开栏语


“柚”是一年丰收季,硕果满枝果农忙。龙安柚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也是广安本土特色农产品,它从不为人知到家喻户晓,是如何成为当地群众致富“金果果”的?又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?为此,区融媒体中心推出《安逸走四川·广安“柚”相见》系列报道,聚焦龙安柚发展历程,探秘龙安柚产业背后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图片



在广安区龙安乡群策村的柚子园里,有这样一位柚农,他辞去城里的工作,回到老家继承爷爷留下的龙安柚果园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他家的800多株龙安柚现在已经成为全家的“聚宝盆”。

来到龙安乡群策村,马路边带有冯氏柚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路牌尤为显眼,负责人冯亮正在为前来采购柚子的客人介绍产品。这几天,合作社的柚子即将全面采摘,为拓展销路,冯亮每天都在忙个不停。

图片

冯亮向记者透露,早在1932年,他的曾祖父种植了第一株龙安柚树,后来传承到冯亮爷爷时,就有了6株龙安柚老树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种植技术的更新迭代,龙安柚开始了空中压条法繁育果树,发展到如今,冯氏柚业已有800余株规模,平均挂果年龄都在40年以上。“通过我们今年的新技术、新装备,迎来了大丰收,龙安柚熟透之后把它剥开,果肉非常饱满,水分也很充足。”冯亮告诉记者。

图片

为何要返乡创业?为何选择种植龙安柚?冯亮告诉记者,其实是由于他爷爷逐渐年老体弱,已经负担不起大面积的果树种植,加之龙安柚产业发展向好,于是还在外地工作的他决定回乡创业,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家人。“光是学习龙安柚的修枝整形、疏果这些种植技术,我爷爷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教我。”冯亮说道。

系统学习种植技术后,冯亮第一时间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,主动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,并向社员们提供技术培训,推动龙安柚果品标准化、种植技术规范化。“现在合作社差不多有100余户,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亩以上,经营模式采取的是作业基地分包的方式,以科学化种植、带动经营的模式来推动。”冯亮说道。

图片

在冯亮的带领下,该合作社把产业链上的种、管、收、销等资源聚集起来,逐步形成种植不愁技术、生产不愁资金、销售不愁渠道的产业链条。“在区商务局的培育、孵化下,我也成为了广安第一批电商人,现在通过电商,我们的销售额差不多有10万余元。”冯亮介绍道。目前,该合作社的龙安柚入驻了天猫、京东等10余个电商平台,同时积极与各超市、果汁加工商沟通合作,今年预计销售总额将突破50万元。

图片

冯亮的致富奔康路只是全区广大群众依靠龙安柚致富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我区将龙安柚产业园区与乡村振兴示范区、乡村旅游核心区统筹谋划,全力建基地、搞加工、创品牌、促融合。今年,预计全区龙安柚产量达12万吨,一产产值8亿元,综合产值17亿元,龙安柚园区内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.63万元,增收增长率达8%。

图片



分享至:       (编辑:广安区-广安区
四川农民工服务平台